(摘錄自刀不平兄留言)最近看報紙,對政府應不應該護盤,
不僅媒體有所訾議,連學者間也看法不一。或許這可稱為是自由社會吧,我也聊表一些看法,
以示自由社會的多樣化。 我認為,媒體、學者可以暢所欲言,卻不必為盤勢下跌負責,
責任不在他們頭上,可以談得比較輕鬆。學術和政治之間是有很大距離的,邱正雄、彭淮南等官員,
誰不是在大學任過教,有一定的學養,但進入政治界,表現就不大相同,或是大不相同,
原因可能是眷戀官位,更可能是實務面究竟不如理論那般簡單。 記得當時香港政府干預股巿時,
學界支持聲音也是很微薄的,國際社會甚至有強烈的批評聲音,香港政府干預的成敗,
或許現在還不是論定之時,但至目前為止,干預似乎比不干預好多了。有一點我無法信服的是,
香港人民奮鬥成果,不應被索羅斯這些投機客掠奪,若將投機因素排外,股巿下跌我可以接受,
但股巿下跌的一部分因素或很大因素是因財富被投機客掠奪了,我便心感不平。 現在,
香港政府似乎是成功了,那些批評者安在?他們的宏言讜論敢再拿出來說嘴嗎?他們只要沈默,
讓人們忘了他們說過的話就行了;但若香港政府未護盤,任由索羅斯等人予取予求,
萬一導致香港經濟崩盤,他們能為這負什麼責? 我不是學經濟的,最近對經濟問題很有興趣,
一般經濟學者都就一些估算得到的數據計算,推估合理的經濟面,但我總覺得這些無法解釋目前的經濟現象。
經濟問題似乎有一大部分是心理因素,這是難以量化的,大家有信心,經濟趨於熱絡,
失去信心,經濟轉趨蕭條。一些指標心實質經濟面膨脹一點點,以鼓舞信心似乎是必要的,
但信心到什麼程度才不會演變成泡沫,又是值得研究的問題。 以股票來說,淨值代表股票的實際價值,
但多數股價都遠大於淨值,這代表投資客對該檔股票未來的獲利有信心。以華碩而言,
淨值在五十多元,但股價兩百九十多元,遠超過淨值,人們願意用近三百元的股價買淨值五十多元的股票,
因為他們深信華碩未來獲利能力良好,可能幾年內就可回本、賺錢。比淨值多出來的部分就是信心。
股價比淨值低的股票也所在多有,鋼鐵股中有一大票,這些股票連年賠錢,股價雖比淨值低,
但明年淨值會更低,投資客遲遲不願進場,因為對這些股票的未來沒信心。如果不是變賣有問題,
這些公司應賣光資產兌現。 護盤,就是要護住信心;但不能在已成泡沬經濟時護盤,否則徒勞無功。
台灣現在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信心問題,而且不是泡沬經濟,因房地產已慘跌,營建股也是慘不忍睹,
我已無法想像我曾經在七十多元買過國建,泡沬已相當程度被戳破了。在政府已揚言要護盤時,
更只有護到底一途,中間不能猶豫閃爍,否則投資人失去信心後的慘狀,不是任何學者、媒體所能負責。
不論之前對政府該不該護盤有何看法,在決定之後,就算不挺政府到底,也應沈默以對,
就像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樣,要不要戰,在戰前充分表達,一旦宣戰,只有全力作戰一途,
那能邊打戰還邊爭論要不要作戰。 |